6岁以后的孩子,都被称为学龄期的孩子。6-12岁,孩子的小学阶段,是父母们问及“注意力”问题频次高的时候。
其实,此时期孩子的注意力大都不是突然出现的,而是在6岁之前就已经有了,只是学习生活压力等让问题凸显了出来。
如果你家的小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,上课坐不住,老走神等问题,在给孩子扣上“注意力不集中”的帽子前,请参考以下几点:
一、小学阶段的孩子,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维持在15-20分钟左右都属于正常。而高年级的小学生一般注意力可维持在半个小时上下。而且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,孩子注意力维持时间在这个正常范围内,父母就不需太焦虑。
二、对于注意力太短的孩子,比如一个5年级的学生,注意力仍然只有十几分钟,那么请父母参照本文前述两大部分,即在孩子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(0-6岁,尤其是在0-2岁),那个时候,你做了些什么,你的育儿方式是否阻碍了孩子的发展?
有的父母性子急,爱催促孩子;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高,或者控制多,就倾向于打断孩子、干扰孩子。这些都是有问题的教养方式,很容易将孩子的注意力“训练”得短。
所以,若你家的小学生也存在注意力问题,父母先自省,是否自己的教养方式属于上述几种。若是,那要先从自己的教养方式调整起。比如注重养成孩子好的学习习惯,而非过多干扰孩子写作业中犯下的某个错误;提供有趣的方式让孩子看到学习的乐趣所在,而不是给孩子提出一堆的高要求,等等。
第三、如果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、不爱上学、课堂上精神不集中、学习成绩不理想等,这时候要弄清楚,孩子是否遇到了一些问题,比如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,老师讲过的东西自己不理解等,这就需要父母去观察、跟孩子好好沟通等,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。
另外,孩子不好好做作业的话,要看孩子是对所有作业都缺乏兴趣、缺乏耐性,还是只在学习某些特定科目时缺乏耐性、无法集中注意力。如果是后者,没有问题。因为有时候,某些科目,或者某些科目的老师,孩子更喜欢,而另外一些科目恰恰相反。
此时父母应该做的,不是把责任推到老师身上。而是通过有趣的课外补充方式(比如跟孩子做游戏、利用一些有趣的素材让枯燥的课程变生动等)帮孩子发现那个科目的乐趣,提高孩子对课程本身的兴趣。同时,也可以帮孩子看到老师身上的可取之处。
第四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内心世界。很多父母在孩子进入了小学以后,就更多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学业上,很容易忽视对孩子的关注、陪伴。所以,不少孩子入学后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,其实只是有心事而已。孩子的心事其实不外乎下面这些:无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,需要父母的引导;缺乏父母关注,跟同班同学因为比较而产生了心理落差;自己遇到了一些困难,又不知如何说出口等等。
所以,父母平日多跟孩子交流、谈心,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,多给予关注和情感支持,对于学生而言特别宝贵。
日常生活中,陪伴小学阶段的孩子、帮助孩子促进注意力的具体方法,一种是父母固定家庭活动的时间、项目,陪孩子做一些长期的、需要长久坚持的项目,包括运动、读书、或者只是简单的家庭聚会等等;一种是尊重孩子的兴趣所在,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。父母在旁边可结合孩子的兴趣点,专门为孩子设定一些他们轻松就能完成的目标。孩子们在完成目标、任务的过程中,注意力就能得到有效促进。